Text description provided by the architects
消灭“孤岛”路的问题解决后,为将整个校园连缀成更完整的自由区域,我们又逐个优化了若干空间封闭或功能单一的“孤岛”。

当学校的新体育馆建成后,我们综合考虑了空间利用效率,将其改造为一处四通八达的“下沉式活动场”——拆掉“铁笼”,把两片练习场合并为一个标准篮球比赛场,并于四周添加了看台和一些自由形状的坐凳。于是,这片场地被充分打开,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行人通行的路径,并强化了校园实体空间和视觉上的联系。现在,全校师生不仅仍有机会为热烈的户外篮球赛呐喊、助威,还能更加轻松惬意地在这里通行或休息。
校园核心区的大草坪虽然允许进入,但大家不习惯直接坐在草上,也没人愿意在这空荡荡的地方久留,就成为一处面积很大、利用率却较低的场所。我们希望让所有“看的绿化”都转化为“人的空间”,就在草坪内部及道旁树周边添加了各种户外坐具,使之摇身一变成为“露天教室/客厅”,让惬意的交流随时随地发生。 我们还在一条原先光线昏暗、功能模糊、利用低效的楼间消防通道,地面铺设了跑道,墙体间嵌入功能件,升级为一处集跑道、休息区、宣传栏于一体的复合功能空间。其中的百米跑道成为学校利用率最高的体育训练场地之一。
校园故事二:朝阳未来学校——整体设计,让教育弥散在校园朝阳未来学校是一座整体改造的新校园,这在设计上给了我们更多主动权。该校教育者相信,“教育无处不在”。所以校园应该是室内教学空间的延续,价值一致,不可割裂。于是我们基于“从建筑到标识”的整体设计方法,从一开始就将景观也纳入考量。不止跑道
在朝阳未来学校的校园内,我们布置了一条承载着教育意味的慢跑道,成为景观语言与教育理念一致性的集中体现。
这条跑道不仅提供必要的运动功能,也是一条高效利用占地的校内步行主路。它以自由形状连缀起校园各空间,与沿途的建筑、场地分别形成尺度适宜的关系。“环形”路径均等的可达性,宣示了校内所有空间的平等地位。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跑道在潜移默化间,成为一名鼓励学生自在、自主决策路线与行动的“教育者”。 
积极边缘校园围墙这类所谓“次要”元素往往不受重视,缺乏设计投入,成为极少与人产生互动的消极空间。但我们尝试为它赋予一些积极功能。

在朝阳未来学校的校园边缘,我们没有建起围墙,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内置了屋顶和座椅、并最大程度增加了通透性的“游廊围栏”。不仅为校园内部人群提供了非正式社交空间,也强化着校区与社区的联系,鼓励学生接触真实世界。

编辑推荐
新锐设计
优秀创意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